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6GW,同比增长12.5%;全年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上涨47%和8.7%。
无论怎样,光伏转换效率离100%的极限值,还非常遥远。本公众号在今年3月文章《光伏行业的螺旋定律与超额利润》中提到,产能领先只是短期优势,只有暂时性超额利润。
这或许就是光伏内卷的本源吧。另一方面,无论硅料,还是硅片,也无论电池片,还是组件,甚至支架、背板等等,都在不断进化与迭代,甚至N型电池片技术内部都有不同技术路线之争,不同工艺路线之争,不同设备路线之争。近年颇受关注的钙钛矿技术在效率上可以达到30%以上,但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及格水平。下一轮技术迭代,可能解决了这个新的小缺憾,同时又可能带来新的小小缺憾,周而复始,螺旋往复,不断进步。实际上,光伏技术只有相对的优劣,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过渡技术,没有终极技术;只有当下的最优技术,没有长久的最优技术。
那么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而只逞一时产能优势的企业,则没有长期的生命力。目前,晶硅电池的效率还在26%左右,从转换效率角度,光伏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前,隆基副总裁佘海峰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行业过度关注和探讨一些技术细节,这是个误区。
而作为光伏龙头,隆基对于电池技术的投入更是有目共睹:自2021年4月至此之前,隆基绿能已经连续11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根据此前表述,隆基中央研究院是隆基开展光伏产业研发工作的重要载体平台,也是该公司目前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具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平。不为短暂的领先而丧失体力,方能做好在狂风骤雨中稳定前行的准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11月19日,全球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对外界宣布: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中国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首次创造硅电池效率的最高世界纪录。在近期一个多月时间内,隆基又分别以26.74%、26.78%、26.81%连中三元,刷新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再次印证了公司持续聚焦科技研发,推动产业进步的决心。
人的一生有很多可做和值得做的事,但能倾一生精力只专注一件事且做成的又有多少?答案不得而知,或许难有定论,但李振国和隆基故事还在继续。写在最后一直以来,隆基多次表示不会押注技术路线。隆基推出的任何一项技术、一款产品,都是基于深刻调研、研究、试验、产业化探索后的结果,从而做出对行业和客户最具价值的选择。」一直以来,「降本增效」都是光伏产业的主旋律,并渗透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
隆基的研发团队秉承「第一性原理」,从这个原则出发来研究问题,明确光伏行业中商业化的效率和度电成本才是王道。在电池片环节,经过测算,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所以笔者认为,拥有打破世界纪录并可以量产的HJT技术,26.81%确保了隆基未来电池效率的基准。显然,技术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资金投入和经验积累。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在供应链波动以及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当下,这一点尤其关键。
而此次26.81%的世界纪录只使用了HJT技术。稳定了未来的预期,抓住了当下的市场,拥有HJT可量产的技术,但没有急于量产。
」他也曾多次感慨自己这辈子差不多也就干了在车间里拉单晶这一件事。这就是隆基这位长跑选手的耐力与定力。而隆基有充足的现金流完成这一过渡。这也应是我们为人处事的第一性原理。这不仅是隆基绿能技术全面布局的结果,也是隆基绿能内部多条技术路线赛马使然。因此,哪怕电池转换效率只提高0.01个百分点都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徐希翔表示,2017年日本公司创造了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纪录26.7%,是使用异质结+IBC的复合技术所突破的。其建设内容,包括高效单晶电池研发中心和年产2GW单晶电池中试产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趋势预计,在未来,多种电池路线将长期并存,而一项技术路线的生命力取决于技术的不断优化更新,这一过程离不开稳定优秀的现金流。在单晶硅的成功上,外界都认为这是隆基豪赌所取得的成果,但李振国曾直言:「2006年之前我做单晶硅,是因为大学学的这个专业,第一份工作也是生产单晶硅,除了单晶硅别的不会做。
技术的创新是为了促进产品品质优化和成本持续下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站在目前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上,隆基表示并没有选择押注HJT技术路线。
正如李振国表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未来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而隆基中央研究院不止这一个团队。尤其是此次26.81%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是以可量产设备、技术和全硅片大面积为目标创造的,一举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同时这也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意义非凡。隆基的为与不为,是对「第一性原理」的践行,也体现出了隆基这位长跑选手的耐力与定力。
正如隆基总裁李振国所说:目前隆基在认为可行的技术方向上都在做积极的研究,对未来的技术路线并没有设限,客户价值最大化才是最终标准。静不露机 云雷屯也如果你关心隆基就会发现,「第一性原理」是隆基对外宣传的高频词,企业经营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为客户提供价值
光伏电池的技术路径之争正如李振国所言,2022年,是N型电池爆发的元年,TOPCon、HJT、IBC这些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隆基刷新的纪录来看,每次提升的绝对数值并不大,但对于产业链下游的影响格外显著。
除了异质结(HJT)电池之外,隆基在PERC、HPBC等技术路径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对于更高的转换效率,哪怕只提高0.01%,也是光伏企业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至今,光伏电池的发展史已经超过80年,近日,中国光伏企业再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市场主流的P型单晶PERC电池仍是光伏发电行业当前最具经济性的技术,但量产效率已逼近其24.5%的理论极限,很难再有大幅提升。更关键的途径还是增量。具体来说,提高电池效率可能使加工成本变高,但其降低了所有其它部分的加工成本。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称,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表示,2017年,日本公司Kaneka创造了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纪录26.7%,是使用异质结+IBC的复合技术所突破的。
技术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最终都会产业化。增量是指电池效率提高后,成本可以自然而然下降。
更进一步,光伏技术的未来远不止硅。业内的这句流行语,一定程度上高度概括了当前格局。
评论留言